黨群工作部
 學校首頁  首頁  部門簡介  規章制度  崗位職責  中心組學習  聯系我們 
 通知公告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宣傳動態 
 紀檢動態 
 工會動態 
 校園文化 
 典型引領 砥礪前行 
 學習園地 
 廉政警句 
聯系我們

聯系地址:大慶醫學??泣h群工作部    

                    望遠樓105

聯系電話:0459-5885648

友情鏈接
當前位置: 首頁 > 典型引領 砥礪前行 > 正文
 
科學家黃大年“以身許國”的生命理論
2019-06-17 08:35   審核人:

如果你在國外有著令人羨慕的事業,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此時祖國需要你,你愿意拋下所有的一切回來嗎?

他愿意。

在英國生活18年,他是一個被仰望的傳奇人物。卻應“千人計劃”號召拋下一切回國。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的科技事業。

他就是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

早年時光:優中選優的“三好學生標兵”

黃大年1958年出生在廣西省南寧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高中畢業后,17歲的黃大年考到地質隊工作。

作為物探操作員,他首次接觸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黃大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從此與地球物理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黃大年在長春地質學院大門前的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

黃大年的同窗,吉林大學原副校長韓曉峰在接受采訪時對黃大年的優秀記憶猶新。

大年那個時候是學物探的,每一年學校都會評選三好學生,我們當時也算是三好學生之一。但是在三好學生這個群體中,還要評選三好學生標兵,那個時候他就是三好學生標兵。

黃大年在長春地質學院

他先后完成了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的學業,并留校任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2年,黃大年得到了全國僅有的30個公派出國名額中的一個,在“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全額資助下,被選送至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82年1月15日,黃大年在給同學的畢業贈言中寫道:“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新華社

黃大年出國那天,同學們前去送行。同學林君回憶道:“他沖著我們使勁揮手,大聲地說:‘等著我,我一定會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p>

這一去就是18個寒暑。

他的英國同事們這樣評價他:

他和我們一起做的工作據我所知是非常先進的。他對于工作非常專注,而且他想出的一些點子,比我遇到的任何人想的點子都好。

絕頂聰明并且友善好相處,我們都很享受與他共事的時光。

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

而對于當初回國的誓言,他說到做到。

“海漂”18年,響應“千人計劃”回國

2008年,中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他用最短的時間辭職、賣掉房子和診所、辦好了回國手續。

當時,作為英國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發部主任,黃大年是一個被仰望、被追趕的傳奇人物。

黃大年教授(左二)帶隊出國科技考察時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羅?。ㄗ笠唬┑瓤茖W家在英國。

他帶領一支包括外國院士在內的300人“高配”團隊,實現了在海洋和陸地復雜環境下通過快速移動方式實施對地穿透式精確探測的技術突破。這項技術是當今世界各國科技競爭乃至戰略部署的制高點。

而妻子則在倫敦開了兩家診所,女兒在英國上大學,一家人生活優裕、事業驕人。

黃大年(右二)與家人在英國時的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

黃大年后來回憶說,離開英國更像是一場落荒而逃。

診所里的藥堆滿了車庫,車都扔在了停車場,什么都不管了。

7年前,他從英國歸來的消息震動海外。

很多人不理解在國外已功成名就的黃大年的選擇,但對祖國的熱忱,對祖國科技進步的渴望,早已成為他內心的“情結”。

“科研瘋子”帶中國科技“彎道超車”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清楚地記得:當時的一項地球勘探項目缺一個領軍人物,他找到黃大年,但這個上億元的項目分不到黃大年一分錢……

“沒問題?!秉S大年如此痛快的回答讓對方愣住了……

一天都沒有等。他向吉林大學打報告,創設移動平臺探測技術中心,啟動“重載荷智能化物探專用無人直升機研制”課題。

黃大年教授團隊自主設計研制的萬米大陸科學鉆機。

沒有機庫,他在地質宮門前尋了塊兒空地,拉著團隊揮汗如雨忙活個把月。

機庫建成第二天,出事了。

“這是違章建筑,必須得拆!”有人開著卡車來就要動手。

原來,他們不清楚審批程序,只給學校打了報告,沒有履行相關手續。

“不能拆!我們打過報告的?!秉S大年急了,一邊喊一邊往卡車前一躺。陽光正強,他瞇著眼睛,就這樣躺著。他的幾個學生馬上也在他身邊躺下……

黃大年(左二)帶領科研團隊成員研究問題(2010年11月22日攝)。新華社發

事情傳開了,有人說黃大年就是個“瘋子”。他不在意:“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在黃大年同事們的眼中,他對科研有著近乎瘋狂的執著。

他總是想走在科技的最前沿,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端。

不瘋魔,不成活。

就在這種“瘋魔”中,我國在這一項目的數據獲取能力和精度與國際的研發速度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008年,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深部探測項目啟動,黃大年擔任了第九分項的首席科學家。2016年隨著這一分項的結題,標志著中國的深探之旅用5年時間走完了過去50年要走的路。

黃大年在松遼盆地大陸科學鉆探2號井現場(2014年8月8日攝)。新華社

7年間,黃大年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碧钛a多項技術空白。

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項目5年的成績超過了過去50年,深部探測能力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局部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國際學界發出驚嘆:中國正式進入“深地時代”!

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的背后,正是黃大年這樣的“瘋魔”的科學家。

“拼命黃郎”:干起工作不要命

在黃大年同事眼中,他把時間用到了極致。

干起工作來就不要命,他就不要命。

“干起工作就不要命”,“拼命黃郎”的外號就這樣叫開了。而他的一天通常是這樣度過的:

早起,冷水洗臉,一大杯黑咖啡,轉頭埋在小山似的資料中。

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著電腦喊一聲:“兩個烤苞米?!睕]有烤苞米,他就從書包里掏出兩片皺巴巴的面包。

下午,辦公室門口排起長隊,校內外的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找他請教。

半夜,他不出差就加班,有時還會和一些專家電話交流。

黃大年在為吉林大學的學生們授課(2011年4月10日攝)。新華社

他不放過一分一秒,時間卡得非常緊,以至于他的司機劉師傅都“受不了”。

他總是時間特別特別緊,馬上幾分鐘(飛機艙門)就關閉了。

但就像黃大年秘書王郁涵說的那樣,雖然每次劉司機都這樣說,但他越來越感覺到這個人的可敬。

有一次他教師節出差,我去他家接他。當時有大概十幾個學生,都對他非常戀戀不舍。

黃大年與學生徒步

除了科研之外,他想到最多的,就是他的學生們。黃大年的學生周文月說起,老師曾說過這樣的話:

每個學生都是一張白紙。如果他直接拿起筆來畫,他畫得會很快很輕松,但這卻不是對他們人生的最好安排。

有人嫌他管得太細、太婆婆媽媽。他說:

我們的國家太需要人才,現在多用點心,他們中就有可能出大師、出諾貝爾獎。

甚至在生病住院期間,也不間斷對學生的指導。學生王泰涵的手機里至今還留著老師病中指導他的照片。

黃大年和學生王泰涵

黃老師打了一天的吊瓶,手都是腫的。我一去病房看他,他二話沒說直接從病床上坐起來。

王泰涵本想著,等老師出了院,就把這張照片送給他,但老師卻永遠也沒有機會看到這張照片了……

唯獨一次次被推遲的,是他自己的體檢

去年11月29日凌晨2點,北京飛成都的最晚航班剛一落地,黃大年被急救車接走。

“病人什么情況?”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急診室內,醫生一邊推著擔架床,一邊問同行的人員。

“胃很疼,在飛機上就昏過去了?!?/p>

“他吃什么了?”

“今天沒顧上吃飯,登機前就喝了一瓶冰可樂?!?/p>

“可樂?”醫生皺皺眉頭,伸手想抽出病人懷里抱著的筆記本電腦為他做初步檢查,卻被對方抱得死死的。黃大年醒來第一件事就趕緊摸了摸懷中的電腦,對旁邊同行的人員說:

我要是不行了,請把我的電腦交給國家,里面的研究資料很重要。

工作中的黃大年

檢查結果出來了:膽管癌。腫瘤已蔓延到胃部和肝部……

病房里,黃大年手臂上插滿了管子。2017年1月4日傍晚,壞消息接踵而至。黃大年內臟出現大出血,轉氨酶升高、肝功能有衰竭傾向……

此時,萬里之遙的英國,黃大年的女兒黃瀟也在分娩的疼痛中掙扎。

黃大年和家人

在黃大年陷入深度昏迷的時候,遠在萬里之遙的女兒在英國為他生下了一個外孫。名字是他已經起好的春倫,長春的“春”倫敦的“倫”。這是黃大年一生中最難忘的兩個城市。

妹妹黃玲拿著手機沖進重癥監護室里,把外孫的照片舉到黃大年眼前。但此時,黃大年已經失去了意識……

1月8日13時38分。正午的陽光照進重癥監護室的窗欞,58歲的黃大年永遠地休息了。

他的學生周文月說,在地質宮加班的時候,黃大年享受那份寧靜,享受著科研生活的孤獨。

他總說地質宮有地球物理的靈魂,這也感染著他的學生。

我就想會不會我們老師也在我身邊,就覺得特別有動力,有動力把它繼續做下去。

黃大年走了,但這位中國科學家的純粹與熱忱已經撒在了這片土地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是他的生命理論。

他的團隊依舊沿著過往的節奏,繼續著他未竟的事業,仿佛他從來沒離開過。(轉自中國日報)

關閉窗口

大慶醫學高等??茖W校黨群工作部  地址:黑龍江省大慶市卡爾加里路11號
電話:04595885648  ICP備案號:黑ICP備10002713

金沙9001cc 以诚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