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青年崗位能手 鄧珊珊
頒獎詞:
檢以求真,驗以求實,
你用時間和行動檢驗了自己的初心。
精雕細琢,點石成金,
打磨學生成才,也塑造最好的自己。
一部奮斗史,一曲育人歌,
都詮釋著為人師者的責任和意義。
鄧珊珊,是大慶醫學高等??茖W校藥檢系檢驗教研室的一名專業課老師,也是2016級檢驗技術專業的輔導員。研究生畢業以后她就職于大慶油田總醫院檢驗科,工作兩年中,潛存于她內心深處的“教師夢”不時地撞擊著思緒。2012年,由于工作需要,她如愿來到了大慶醫學高等??茖W校工作,幸運地使夢想照進了現實。
初回大學校園,濃濃的文化氛圍讓她激動興奮不已,朗朗的讀書聲,青春活力的笑容,運動場爭競的少年,教書育人的快樂更加堅定了她的選擇??墒窃趺茨馨炎约旱闹R轉化出來,變成學生們能接受的,樂于接受的形式成為了她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于是她開始大量聽專業課,認真研讀專業課本和職考大綱,努力內化,以最快的速度把握教材重點、難點,同時提煉職考高頻考點。理論總是要在實踐中摸索,任現職以來,承擔四門專業課程共1663學時的教學任務,課堂滿意率為96.6%。經過不斷的磨合和調整,專業的、教育教學的甚至其他專業的醫學知識,積聚著沉淀于心底,眼前的路越來越亮了,授課的知識面拓寬了,知識的樹狀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了,教學風格也趨于成熟。除此之外,她還積極配合專業帶頭人做好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的制定等項工作。承擔2014級、2015級、2017級醫學檢驗技術班導師工作,4年來,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指導論文的與此同時,她開始計劃從一個理論知識傳授者向研究型教師轉變。研究型教師,并不是要求一線教師像教育理論工作者那樣去追求理論、學術,而是要求教師擁有教學研究的態度與能力,提升教師特有的“教學實踐性知識”,因此她在不耽誤日常教學活動的情況下,一邊教學一邊去醫院進行學習進修,與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案例研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努力提高實踐能力,參與科研活動,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通過幾年的努力,申請國家專利一項,校級教研課題三等獎,礦區服務事業部技術創新二等獎,大慶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多次獲得優秀職工,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系部領導一直重視檢驗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強調學生將學科知識轉化為職業技能,而職業技能競賽正是促進這種轉變的催化劑,2014年她與同事一起研究大賽項目,細節推敲,難點逐一擊破,2015年開始,檢驗專業先后參加三屆全國衛生職業院校檢驗技能大賽,她所指導的學生分別獲得個人綜合一等獎,個人綜合一、二等獎的好成績,她也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在這三屆比賽中,她深刻體會到,職業技能大賽從表面上看反映的是參賽學生的能力素質,但深層次反映的是專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和技能水平,通過技能競賽指導學生備戰,她進一步明確了教學中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教什么,怎么教。在參加技能大賽過程中通過與同行的學習、交流與合作,專業能力、教學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完成教學工作以外,她還積極配合專業帶頭人做好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的制定等各項工作。承擔2014級、2017級醫學檢驗技術班導師工作4年來,經常通過專業沙龍與學生交流,也會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探討學習方法,分析就業情況和人才走向,對于專升本的同學她會與她們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及時解決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2016年,她成為了2016級檢驗技術專業的輔導員,對于一個專業課老師著實有點困難,以前關注的是教學科研,而現在需要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每天繁雜的瑣事,讓她感到從未有過的壓力,她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但又舍不得這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慢慢的,她習慣了這樣的節奏,習慣了24小時開機,習慣了下課屋子里塞滿了學生,習慣了把工作帶回家。兩年里,班級學生堅持晨讀,英語學習氛圍極好,班級班風,學風得到了授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她會定期舉辦班會,專業沙龍,提高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在課堂上她是學生們崇拜的偶像,私下她是學生們的大姐姐,她們也把鄧珊珊當成了可以吐露心聲的好朋友,學生生病時她會陪伴在身邊,難過時,她會輕輕的抱著她們,聽她們道出心中的委屈。當學生們獲得榮譽時,鄧珊珊比她們還要開心。在輔導員的工作中,學校各部門的同事都給予了她極大的幫助,讓她能夠把工作做得有條不紊,她也得到了學校領導的認可,在第四屆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中獲得三等獎,并獲得優秀輔導員稱號。她體會到輔導員要有愛心、信心、責任心,輔導員要在工作中提升學習力、執行力、感召力、創新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成為學生們心靈的導師,她們的領航員。
彈指一揮間,6年的時間就在這繪聲繪色的講課聲中,在繁瑣的學生工作中過去了,知行統一,博厚悠遠。我覺得,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還有什么能夠超越每一次站在三尺講臺上的光榮與夢想?又有什么能勝過老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那種喜悅與自豪?在教學、科研的雙重使命面前,教師的身份讓他既要真心對待科研,更要用良心投入教學。鄧珊珊相信,每一個擁有一方講臺、面對一群求知若渴學子的教師,只要用心,都能在教研相長中做得更好,也會在日常教學之路上收獲更多。在教育事業中,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為學生奉獻的快樂。難忘三尺講臺,難忘四季風雨,她將繼續前行的腳步,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